据报道,前不久,上海合作组织(上合组织)峰会在天津圆满落幕,发表了内容丰富、分量极重的《天津宣言》,成员全票通过。不出意外,这份文件刚一落地,美国就坐不住了。特朗普深夜在“真实社交”平台连发狠话,炮轰印度对美贸易“单方面占便宜”,再度抨击印度从俄罗斯大买能源和军火。印度方面暂时没有公开回应,但印度媒体和政界全都把焦点放在了一个点上——上合峰会期间莫迪与中国、俄罗斯领导人现场互动,反复发声支持多边合作。
特朗普的话还没落地,印度总理莫迪就在社交平台感谢中国“富有成效的东道主安排”,并表态要推进上合框架下更紧密合作。显然,在美国“关税大棒”和单边主义压力下,印度这次不仅没有退缩,反而用实际行动把自己和中国、俄罗斯、伊朗等“上合系”国家捆绑得更紧。这就是2025年地缘格局的真实写照——美国越急,亚欧大陆越团结,舆论战的天平彻底倒向中方。
这场“宣言+表态+对抗”的戏码,细品起来信息量极大。先看天津宣言本身,内容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实,安全、经济、能源、科技、金融、贸易、军事、防务,甚至环境、旅游、教育、人工智能,几乎囊括了大国博弈的所有主战场。安全层面,宣言点名批评美以对伊朗动武,反对一切针对伊朗的单边制裁,强调成员要“加强军事合作”,强调要通过多边经济合作、数字贸易、绿色发展来抗衡西方的脱钩和封锁。
展开剩余67%印度在这场外交大戏中的角色变得极为关键。莫迪这次不仅签字支持宣言,还在会后第一时间发文感谢中方“富有成效”的安排,称本次访华是“积极而有成果的”,还不忘强调印度与中国的合作比分歧更大。这可不是嘴上功夫——印度刚刚在高调“去中国化”上碰了钉子,无论是医药中间体还是高新制造,离开中国压根转不动。上合峰会正好给了印度一个台阶,莫迪顺势就把“去中国化”翻篇,转而热情拥抱多边合作。
经济利益、能源安全、产业链韧性——这些现实问题,在美国关税和地缘封锁的倒逼下,让印度的“独立自主”变得不只是口号。现在印度要的不再是“站队”,而是“左右逢源”。和中国搞制造业、和俄罗斯买石油、和伊朗推进能源合作,印度要的就是最大化自身利益。这就是地缘政治最现实的逻辑——利益面前,意识形态和口头威胁都得靠边站。
特朗普的暴怒,正是美国在这场亚欧多边合作中“失控感”的真实写照。自己曾经力推的印太“小圈子”战略、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现在被印度用实际行动“冷处理”。白宫还没缓过神,特朗普团队就开始在贸易和外交上对印度连环施压。先是公开威胁对印度加征50%关税,接着又拿印度大买俄油和军火说事。美印外交高官还在努力做“积极表态”,但双边关系“滑坡”已经是避无可避的现实。特朗普放狠话的背后,是对上合体系越来越强大、越来越团结的深度焦虑。美国想用关税和制裁分化亚洲,结果却把一帮“难缠”的对手,逼成了同一个朋友圈。
天津宣言的通过,也让美国对华发起的舆论战彻底失声。亚洲、俄罗斯、伊朗、印度全都站在中国一边,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“孤立中国”战略,反倒变成了自我孤立。美国媒体自己都承认,在关税、制造业、能源、数字经济、绿色发展这些领域,中国的实际方案远比美国的“口头承诺”靠谱。
为什么美国会在这场多边合作中“完败”?答案其实很简单。中国和上合体系推的是“共建共享”,是“多元共赢”,是真正让成员受益的合作平台。美国推的是“零和博弈”,是“分化瓦解”,是靠制裁、关税、冷战思维来逼迫盟友站队。这一套在冷战时代还能管用,但到了今天的亚欧大陆,大家要的是市场、能源、产业链、安全、创新,不是空头支票,更不是“美国优先”。
印度的转向是这次格局变化的最大亮点。面对美国的压力,莫迪没有妥协,没有公开翻脸,而是用实际行动与中俄伊“同框”。印度媒体、智库和政界普遍认为,印度的国家利益才是最高优先级。在峰会现场高调支持天津宣言,这一系列操作,等于用实际行动告诉全世界——印度不会为美国对华遏制战略买单,反而要利用中美俄三方博弈为自己获取最大利益。美国想靠关税和贸易战把印度“拉回阵营”,结果是印度反手抱团了上合,顺带把美国孤立了个彻底。印度的强硬表态,“既不会屈服,也永不会显得软弱”——这种自主姿态,正是上合体系最需要的强援。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