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知道,还有十多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就会迎来全球瞩目的“盛宴”,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将在北京展开,届时也会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。然而让人大感意外的是,这一次安理会三位常任理事国,美国、英国和法国集体按下了缺席键,一位象征性的代表人物都不来参加。是日程冲突的巧合?还是一次蓄意的地缘博弈?这一次,阅兵没有西方大国的代表的参加,这些人集体空位,免不了让人会多想。
其实他们拒绝的意图很明显,就是不愿为中国的军事展示站台。看似是一次外交选择,但其实更像是一种价值宣告。 因为乌克兰的局势,已经让不少欧洲国家心神不宁。美欧舆论对“与普京同框”的画面极度敏感,哪怕大家只是站在站在观礼台上欣赏阅兵,都有可能被一些媒体解读为向俄软化。这种担心也的确符合当前的政治环境,毕竟舆论的压力远比外交辞令更具杀伤力。缺席的原因并不是怕坐一趟飞机耽误时间,而是不想让自己的历史叙述在东方的舞台上被挑战。
三张空缺的席位,说白了是三声沉默的抗议,与西欧的统一缺席相比,东欧的局势似乎更为复杂。如果来了,可能会被外界解读为是对俄做出让步;不出席又怕丧失与中国的交流窗口,尴尬的处境让他们难以做出抉择。美英法的态度也让一些小国家选择继续观望。然而东西方国家的态度截然相反,因为就在西方用缺席表达立场时,东方国家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回应。
特朗普把出席中国的阅兵当作谈判的筹码,提出只要中国在贸易和稀土问题上退让,自己会考虑本人或者派人出席仪式。对此北京方面的态度异常坚定,外交部给出的答复是:“纪念活动是为了向反法西斯英雄致敬”,直接告诉美国,如果是带着交易心态来说这些,那么请回,这里不欢迎。相比西方国家的做法,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公布了来中国的四天行程,北京和莫斯科的合作不再只是象征,而是从能源到外交,再到军事合作的全方位。
配资开户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